第五章 彌賽亞再臨準備時代

賽亞再降臨時代,是指從西元1517年宗教改革開始,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的四百年期間而言。關於這時代特性的大綱,已經在由同時性所看的彌賽亞降臨準備時代作對照性論述了,不過,在此我們將作更詳細的瞭解。由復歸攝理的觀點來看,此期間可區分為宗教改革期、宗教與思想鬥爭期,以及政治、經濟與思想成熟期等三期間。

第一節 宗教改革期(15171648

從西元1517年路德在德國舉起宗教改革之旗幟開始,到1648年簽訂西發里亞條約,使新舊教之間的鬥爭結束為止的一百三十年期間,被稱為宗教改革期。這期間的特性,是由中封建社會孕育出的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所形成。當神通過中社會所要完成的攝理目的無法成就時,神就使其轉換,指向新攝理歷史的方向,而擔任建立「再臨彌賽亞基台」之中樞使命的,正是文藝復興(Renaissance)與宗教改革(Reformation)。因此,如果不明白與此有關的內容,即無法了解關於這時代的特性。倘若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是中封建社會的產物,那麼,這社會帶給中世紀人們的本性何種影響,以致於孕育出此等運動呢?

是因封建制度與羅馬天主教之世俗的墮落所產生的社會環境,本性被抑制而無法期望自由發展之時代。原本,信仰是各自追求神的道路,是藉著個人與神之間直接連結之縱的關係建立的。然而,教皇與僧侶的干涉以及形式化的宗教儀式與規範,拘束了當時人們的信仰生活,其嚴格的封建階級制度,束了人們自主性的信仰活動。不僅如此,僧侶經由僧官買賣與搾取人民,使他們的生活更流於奢侈享樂。因此,教皇即變成站在與一般社會權力機構相同的非信仰立場,以致於無法指導國民的信仰生活。如此,封建時代的社會環境,阻擋了指向復歸人創造本性的道路。所以,被束於如此環境中的中世人們,即自然而然地基於本性,朝向突破其環境並復歸創造本性方向去行動。這樣,人的本性即明顯地以內外兩方面顯現。對於這事,我們來考察其創造原理的根據何在。

根據創造原理,人是被創造為相對於神二性相之形象的實體對象,因而相似神的本性相與本形狀。而其性相與形狀具有內與外的關係。人是被創造為藉著如此內的性相與外的形狀間的授受作用而生存。因此,被如此創造的人之本性,亦追求內外兩面的欲望。所以,神對人施行復歸攝理時,即不得不對應於人本性兩面的追求來攝理。然而,原本神是先創造了人外的肉身,其次才創造了內的靈人體創二.7,因此,再創造的復歸攝理,亦施行從外的到內的方向復歸的攝理如同已在後編第一章論述的,墮落人唯有在獻上外的「象徵獻祭」之基台上,方能獻上內的「實體獻祭」,在此處成功之後,才能造成更內的「彌賽亞基台」,其理由即在此。所以,神在復歸墮落人時也是一樣,在舊約前時代,通過獻祭復歸僕人之僕人的立場創九.25;在舊約時代,即經由律法復歸僕人的立場(利2555),又在新約時代,藉著信仰復歸養子的立場羅八.23;而在成約時代,即藉由心情復歸真子女的立場,以如此順序進行攝理後編第二章第三節2。又藉著科學,先復歸外的社會環境,繼而樹立宗教復歸人內的心靈,施行此攝理之理由亦在此,看天使與人被創造之順序,也是外的天使長為先,而內的人為後。因此,復歸天使與墮落人時,也是先樹立外的天使世界,使其動工,以復歸以人的肉身為中心之外的實體世界後,繼而復歸以靈人體為中心之內的無形世界,以此順序攝理

持有應完成復歸「信仰基台」之內的使命之教皇,因淪落而受到撒但侵入,於是,中的人們為了分立侵入之撒但並復歸創造本性,便按照本性之內外兩面的追求,把中的指導精神分立為該隱與亞伯兩型思想之復古運動。其第一為該隱型希臘思想(Hellenism)的復古運動,第二為亞伯型希伯來思想(Hebraism)的復古運動。希臘思想的復古運動,曾帶動了發現人本主義的文藝復興,而希伯來思想之復古運動則,引發了使神本主義復活的宗教改革,那麼,我們先來考察希臘思想與希伯來思想的潮流,如何經由歷史性的交流來到這時代的問題。

在西元前二千年代,以愛琴海克里特島為中心形成了邁諾斯文明。此文明流入希臘,於西元前十一世紀,形成了以人本主義之希臘思想(Hellenism)為指導精神的該隱型希臘文明圈。另一方面,與此時幾乎是同時代,在西亞細亞形成了以神本主義之希伯來思想(Hebraism)為指導精神的亞伯型希伯來文明圈,其時正是統一王國時代。如果當時的以色列諸王們樹立「信仰基台」,與百姓一起信奉神殿而建立「實體基台」,並在此基台上造成「彌賽亞基台」迎接彌賽亞,那麼,在當時希伯來文明圈應已吸收了希臘文明圈,並形成了一個世界性的文明圈。但是,因為他們不按照神的旨意完成其責任分擔,所以,此旨意即未能成就,他們即被巴比倫擄去當俘虜。而歸還後,自西元前三三三年成為希臘的屬國開始,於西元前六三年成為希臘文明圈下之羅馬的屬國,到耶穌降臨時這期間,即是希伯來思想受到希臘思想支配立場之時代。

如同在前章已論述的,如果猶太人信奉耶穌,以他為中心合為一體,那麼,當時的羅馬帝國應該已造成了以耶穌為中心的彌賽亞王國。倘若如此,那麼,在當時希伯來思想應已吸收希臘思想,而形成了一個世界性希伯來文化圈。但是,因猶太人背逆了耶穌而未能成就這目的,所以,希伯來思想繼續停留在希臘思想之支配下,直到西元三一三年,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公認基督教之後,才逐漸克服希臘思想,至西元七百年代,終於形成了希臘正教文明圈與西歐文明圈。

在中社會,如果應復歸「信仰基台」的中心人物教皇與國王未曾墮落,那麼,在那時應已造成了「再臨彌賽亞基台」,希伯來思想亦應已完全吸收融合希臘思想,而世界即形成了一個文明圈。但是,如同已論述的,因他們的淪落,以希伯來思想為中心的中指導精神被撒但侵入,神即不得不施行撒但分的攝理所以,如同神為了分立侵入於亞當的撒但,而把亞當分立為該隱與亞伯一般;在此時,亦施行了將其指導精神再分立為兩種思想的攝理。那就是該隱型希臘思想之復古運動與亞伯型希伯來思想之復古運動,此兩者分別以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運動顯現出來。但是,在這時代時,隨著人本主義為主導理念的文藝復興之興起,希臘思想遂站在支配希伯來思想的立場。並且,這時代是以實體的同時性蕩減復歸在彌賽亞降臨準備時代裡,猶太民族成為希臘的屬,而希臘思想支配希伯來思想的時代。如同該隱向亞伯屈服時,方能分立侵入於亞當的撒但,而造成迎接彌賽亞的「實體基台」,同樣地,該隱型的希臘思想必須完全向亞伯型的希伯來思想屈服,方能分立侵入於中指導精神的撒但,進而造成迎接再臨主的「實體基台」。

(一)文藝復興(Renaissance

我們已經論述,因中社會人們之本性的外的追求,引起了希臘思想之復古運動,而由於此運動勃興了文藝復興。那麼,我們在此來考察這本性之外的追求是什麼?而為何人要追求它等問題。

根據創造原理,人是被創造為唯有藉著自由意志,完成連神也無法干涉之人本身的責任分擔時,方能達到完成。因此,人的本性即自然而然地追求自由,並且,人是被創造為以自由意志完成本身的責任分擔,與神成為一體並完成個性後,方能持有人格之絕對的自主性,所以,人的本性亦追求人格的自主性。並且,完成個性的人,即使未從神領受任何特別的啟示,也能憑其理智與理性領悟神的旨意而生活,所以,人的本性亦追求理智與理性。人又被創造為要主管自然界,因此,必須藉著科學探討潛於其中的原理,親手開拓現實的環境。因此,人的本性即追求自然、現實與科學。

但是,中社會的人們,他們的本性因為被當時封建制度所產生的社會環境所壓抑,因此,基於本性之外的欲望,更加強烈地追求如同上面所論及的諸項欲求。並且如同上述,的人們自從十字軍戰爭以後,即開始研究由東方傳入的希臘思想之古典。然而,希臘的古代精神乃是根據人本性之外的追求,崇尚人的自由、人格的自主性、理智、理性的尊嚴性以及自然等,並著重現實、探求科學,這些都符合中世人們之本性的欲望,因此,希臘思想之復古運動熱烈展開,終於帶來人本主義的抬頭。文藝復興「Renaissance」是法語,是「再生」或「復興」的意思。這文藝復興約自十四世紀開始,在研究希臘思想之古典的發源地義大利開始醞釀。此人本主義運動是以企圖使中世人們回到希臘古代,並模仿其精神之運動開始的,然而隨其發展,此運動即演變為再生古典文化並改革中社會生活之改革運動。而且此運動不僅只是停留於文化方面,並擴大到政治、經濟、宗教等方面,成為社會全面性的革新運動,事實上,已成為形成近代社會之外的原動力。如此,追求人本性之外的欲望之時代性思潮人本主義(或是人文主義),為封建社會帶來全面性之外的革新運動之現象,即稱為文藝復興。

(二)宗教改革

在中社會,以教皇為中心的復歸攝理,因教皇與僧侶之世俗化的墮落而未能完成。並且,如同上述,隨著中世人們提倡人本主義,他們開始反抗束人性自由之形式化的宗教儀式與規範,對抗蹂躪人自主性的封建階級制度與教皇權。另外,他們也反抗忽視人類的理智與理性,而認為任何事都必須隸屬於教皇方能得到解決的固陋信仰生活,並排斥忽視自然、現實與科學之遁世的、超現實的以及禁欲的信仰態度。如此,中的基督教終於對教皇政治提出了反抗。

隨著中社會的人們追求其本性之外的欲望,亦引起對被壓抑本性之內的欲望的追求,而終於引發了提倡復古到以使徒們為中心,只跟從神旨意的熱烈初代基督教精神,這即是中的希伯來思想復古運動。到了十四世紀,牛津大學的神學教授韋克力夫(Wycliffe 13241384)把聖經翻譯成英文,主張不應將信仰基準置於教皇或僧侶,仍應置於聖經本身,同時證實了教會的制度、儀式以及規範等,毫無聖經根據,並痛斥僧侶的淪落、對民眾的榨取以及權力的濫用。

這樣,十字軍戰爭使教皇權威失落之後,宗教改革運動已於十四世紀開始在英國醞釀,十五世紀末葉,在義大利亦曾發生此運動,但皆歸於失敗並被處刑。其後於1517年,教皇利歐十為了募集聖彼得教堂的建造基金,出售贖罪,宣傳為死後可得救贖罪之。對於此弊端的反對運動即成為導火線,終於在德國,以威登堡大學的神學教授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為中心爆發了宗教改革運動。此革命運動之烽火逐漸擴大,在法國即以喀爾文(Calvin 15091564),在瑞士即以茲文利Zwingli 14841531)為中心熱烈展開,擴大到英國、荷蘭等各國。

如此,以新教運動為中心爆發之國際間的戰爭持續了一百多年,直至以德國為中心所引起的三十年戰爭,於1648年簽訂西發里亞條約結束後,新舊教派間戰爭才告一段落。其結果,在北歐以日耳曼民族為中心的新教獲得了勝利,而南歐則留在拉丁民族為中心的舊教版圖。

此三十年戰爭是以德國為中心,在新教徒與舊教徒之間發生的戰爭。但是,此戰爭不僅只是單純的宗教戰爭,同時也是決定德意志帝國之存廢的政治性內亂。因此,使此戰爭終結的西發里亞和談會議,是新舊兩教派給與同等權柄的宗教會議,同時,亦為解決德國、法國、西班牙、瑞典等各國領土問題之政治性國際會議。

第二節 宗教與思想鬥爭期(16481789

此期間是指自西元1648年簽訂西發里亞條約而新教運動成功之後,至1789年法國革命爆發為止的一百四十年期間而言。藉著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開拓了追求人本性內外兩面欲望之路的近世人,難免會因為信教與思想之自由而產生神學及教理的分裂以及哲學之爭戰。

可是,如同在前文後編中已論到,歸攝理是經過長久歷史期間,從個人到世界皆由該隱與亞伯兩型之分立攝理進行的。因此,在歷史的終末時,此墮落世界將被分立為該隱型共產世界與亞伯型民主世界。並且,如同該隱向亞伯順從屈服才能造成「實體基台」一樣,在此時期,亦須由該隱型世界向亞伯型世界屈服後,方能成就迎接再臨主之世界性「實體基台」,進而復歸成為一個世界。為了該隱與亞伯兩型世界的成立,必先確立兩型的人生觀;其實,這兩型的人生觀,正是在此時期確立的。

(一)該隱型人生觀

人本性之外的追求,興起了希臘思想的復古運動而產生了人本主義。以人本主義為基礎興起之反中的文藝復興運動,即輕視皈依神之宗教獻身,而以自然與人本位來代替。即從偏重於神而輕視自然與人肉身,甚至視之為罪惡之中的人生觀脫離,進而確立理性與經驗,經過合理的批判與實證的分析來認識人與自然,並提高其價值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因著自然科學之發達帶來的刺激,在對於人生的認識與思惟的方法論方面出現了兩種形式。並且,形成了近世哲學的二大潮流,其一為根據演繹法的理性論,另一為根據歸納法的經驗論。

以法國的笛卡爾(Descartes 15961650)為鼻祖的理性論,主張所有的真理唯有藉著人天賦的理性才能夠探求得到。他們打破了歷史性或傳統,根據演繹法立「我思故我在」的命題,只由此演繹來肯定外界。因此,他們即想站在否定神、世界甚至自己的立場。相反的,以英國的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為鼻祖的經驗論,即主張所有的真理只能根據經驗來探求。他們認為人的心像白紙一樣,為了獲得新真理,必放棄一切先入觀而經過實驗與觀察來認識。這樣,離開神而重視理性的合理主義思想,以及把基礎置於經驗上的以人為中心的現實主義思想,皆排斥神祕與空想,人的生活變得合理化並現實化,使自然和人都與神分離。

這樣的文藝復興,藉著由人文主義演變而來的兩種思潮,阻擋了人要按其內的性相回到神面前的道路,卻開啟了只按外的性向偏袒撒但方的人生觀。此該隱型人生觀至十八世紀時,發展到打破歷史與傳統,而只以理性的或者現實的觀點判斷人生的一切。徹底排斥不合理的以及非現實的,並否定神而只著重合理的現實,這即是啟蒙思想。以此經驗論與理性論為主流發展的啟蒙思想即成為法國革命的原動力。

受到如此該隱型人生觀的影響,在英國發生了以伯特(Herbart 15831648)為首的超越神教(Deism)。相對於湯瑪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 12241274)以來,以天啟與理性的和諧為基礎所發展的神學,超越神教即企圖建立單純的只以理性為基礎的神學。他們的神觀即只限定為創造人與宇宙這一意義上,對人而言,主張無須神的啟示或者奇蹟。

十九世紀初,德國的黑格爾(Hegel 17701831)即集大成十八世紀以後的觀念論哲學。但是,這黑格爾哲學也受在法國興起之以啟蒙思想為基礎的無神論與唯物論影響,產生了反對他的黑格爾左派。這黑格爾左派即推翻了黑格爾理論,把形成今日共產世界之辯證法的唯物論哲學體系化。黑格爾左派的斯特勞斯D.E.Strauss 18081874即著述耶穌傳,認為聖經裡的奇蹟是後世所捏造的而加以否定,而費爾巴哈(Feuerbach 18041872)則在他所著作的基督教的本質中,說明社會的或者經濟的條件,即是發生宗教的原因。如此學說形成了唯物論的基礎。

馬克斯(Marx 18181883)恩格爾斯(Engels 18201895),雖然受到了斯特勞斯與費爾巴哈的影響,但是受到法國的社會主義思想更大的影響,提倡辯證法的唯物論,集大成文藝復興以後萌芽而以啟蒙思想所發展的無神論與唯物論。其後,該隱型人生觀即更成熟,以致建立今日的共產主義世界。

(二)亞伯型人生觀

我們看到從中社會轉移到近代世界的歷史潮流時,常以為那是使人從神或者宗教分離或者獨立的過程。這是由於只站在中社會人本性之外的追求所產生之該隱型人生觀立場看到的結果。然而,中世人們本性的追求,不僅只是如此外的內容,另一方面亦追求更深之內的內容。他們本性之內的追求,興起了希伯來思想復古運動所產生的宗教改革運動,藉由此運動,哲學與宗教樹立了指向創造本性之立體的人生觀,我們稱為亞伯型人生觀。因此,該隱型人生觀是使中世人們從神與信仰分離,或者傾向於獨立的方向,但這亞伯型人生觀即帶領他們更高次元地指向神方

德國的康德(Kant 17241804)吸收了互相對立的經驗論與理性論,重新建立批判哲學,針對追求內外兩面的人本性之欲望作哲學性的分析,開拓了哲學面的亞伯型人生觀他認為我們的多樣感覺是由於對象的觸發所產生,但這只給予認識的內容,而無法成立認識本體。為了成立認識,必須存在一定形式,按照一定關係,統一多樣的內容(後天的,經驗的);這形式正是自己的主觀。所以,經由思惟的能力,即自己悟性之自發性作用,以自己之主觀的形式(先天的,超經驗的),統合統一來自對象的多樣感覺方能成立認識。這樣,康德推翻了以往由對象形成主觀的模寫說,相反地,提倡了主觀構成對象的學說。繼承康德學說的,有他的第一繼承者斐希特Fichte 17621814)以及謝林(Schelling 17751854)、黑格爾(Hegel 17701831)等多人,特別是黑格爾,以其辯證法開拓了哲學新的一面。他們如此的觀念論,形成了哲學面的亞伯型人生觀

而在宗教界也勃興了新運動,即反對受當時之思潮即合理主義影響之宗教界傾向,而重視宗教的情熱與內的生命,比起教理與形式更注重神祕的體驗。其代表者,第一為敬主義(Pietism),這是以德國的施本爾(Spener 16351705)為中心興起,想要遵從正統信仰之保守傾向甚強,並注重神祕的體驗。又這敬虔派的運動波及到英國,與滲入於英國國民生活中的宗教心融合,興起了以衛斯理(Wesley 17031791)兄弟為中心的美以美教派(Methodist),此教派對當時陷於滯狀態的英國教會,帶來了甚大的復興。

在英國,又產生了以神祕主義者福克斯(Fox 16241690)為首的貴格會派(Qrakers)。福克斯主張基督是照耀信徒靈魂的內之光,除非領受聖靈與基督神祕的結合,體驗內的光明,否則無法了解聖經的真義。此教派在美洲大陸雖受到許多迫害,但仍繼續傳道。此外,斯維東堡(Swedenborg 16881772)雖是著名的科學者,但因開啟了靈眼而發表許多天界的密。他所發表的內容,被神學界漠視很久的一段期間,但是直到最近,隨著靈通人士的增加,逐漸被肯定其價值。這樣,亞伯型人生觀成熟後,即形成了今日民主世界。

第三節 政治、經濟與思想之成熟期(17891918

在前時期,宗教與思想的鬥爭樹立了該隱、亞伯兩型人生觀,至此時期,這兩型人生觀即各自朝向自己的方向而趨成熟,並且,隨著其成熟而形成了該隱、亞伯兩型世界。社會結構亦被整理為根據這兩型人生觀的社會形態,政治、經濟、思想也發展到能轉換到理想世界的前階段。從法國革命與英國的產業革命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此時期即為如此的攝理期間

(一)民主主義

由歷史發展觀點所看之有關民主主義的問題,已在前章論述過了。但是,這畢竟只是產生民主主義之外的經緯,我們再來考察在此歷史發展中,藉由何種思想潮流而產生民主主義之內的經緯。

如同已在後編第四章第七節(二)所論及的,在基督王國時代,倘若以教皇為中心之靈的王國,能夠與以國王為中心之實體的王國合為一體,建立彌賽亞王國的君主社會並造成「彌賽亞基台」,那麼,當時的封建時代即應終了。但是,因為未能成就此攝理,這時代即被延長,政治史、宗教史與經濟史即須按著互相被分立的路程發展。在中封建時代,分散於地方諸侯手中的政治權力,在十字軍戰爭後即開始衰弱,其後經過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至啟蒙時期即更加衰微。到了十七世紀中葉,諸侯們即以民族為單位,建立統一國家聚集於國王之下,形成了根據中央集權之絕對主義國家(專制主義國家)。此時代因受到君權神授說等影響,是對於國王賦予絕對權力的專制君主時代,如果從社會面來考察形成這時代的原因,那麼,第一,為了對抗封建階級,巿民階級要與國王結合。第二,在經濟活動上,貿易經濟成為主要的,因此,須有超越封建制度之強力國家為背景,而為了國民全體的福利,也要求有強力國家之保護與監督下的重商主義經濟政策。而另一方面,從復歸攝理考察歷史發展,封建時代以後,即須成就天方的君主社會,但在這時代因教皇與國王未能合為一體以致於無法完成此社會,而以教皇為中心的社會,相反地,被撒但搶先按照行走過來的路程,轉化成為撒但方專制君主社會。

成就該隱型人生觀為中心的共產世界與亞伯型人生觀為中心的民主世界之復歸攝理立場,考察專制君主社會的趨勢。中封建社會為希伯來思想、希臘思想兩者皆無法容納的社會,因此,這兩種思想即共同來打破它,樹立了基於於該隱、亞伯兩型人生觀之兩型社會。同樣地,專制君主社會束了宗教改革以後,根據基督教民主主義的信教自由,此社會與達成亞伯型人生觀之目的的社會背道而馳。同時,依然殘留在這社會裡的封建制度,也阻擋了無神論者與唯物論者所指導的巿民階級之發展,這社會亦與達成該隱型人生觀之目的的社會背道而馳。所以,這兩型人生觀即共同指向打破這社會的方向前進,終於形成了以該隱亞伯型民主主義為基礎的共產與民主兩型社會。

1該隱型民主主義

該隱型民主主義是由法國革命形成的。因此,討論這問題之前,必須先討論法國革命。當時,在法國由於該隱型人生觀的影響,流向無神論與唯物論的啟蒙思想正澎湃洶湧。因此,受此啟蒙思想影響的巿民階級,開始覺悟對絕對主義的矛盾,期望打破在絕對主義社會內深深生根之舊制度殘骸的意識即隨著高漲。

1789年由於啟蒙思想的高漲,巿民們為了打破絕對主義社會之封建的支配階級,同時為第三階級(巿民)之自由平等與解放,提倡民主主義而爆發的,就是法國革命。此革命的結果,公佈了「人權宣言」,樹立了法國民主主義。但是,法國革命所形成的民主主義,畢竟是為了樹立該隱型人生觀,而由傾向於唯物思想之啟蒙思想打破絕對主義社會而出現的,因此,稱為該隱型民主主義。如同啟蒙思想的主要人物一樣,該國革命的思想家狄德羅(Diderot 17131784),達朗白(D'Alembert 17171783)等亦為無神論,或者唯物論系統的學者。如看這革命的經緯,即可知道法國革命的民主主義是包含著比個性的自由與平等更具有轉變成為全體主義之傾向。如此該隱型的人生觀,樹立了啟蒙思想,引起法國革命,形成該隱型民主主義。這主義完全阻擋了要復歸於神方的人本性之內的追求之路,只盛行外的發展,經體系化成為德國的馬克斯主義與蘇俄之列寧主義,最後形成共產主義世界。

2亞伯型民主主義

在英國或美國實現的民主主義,從其發端即與法國大革命所實現的民主主義相異。後者為該隱型人生觀所產生的無神論及唯物論主導者們,經由打破絕對主義社會而實現的該隱型民主主義。反之,前者為亞伯型人生觀結實體的狂熱基督教信徒們,為了追求信教的自由,與絕對主義爭戰勝利而實現的亞伯型民主主義

那麼,我們來考察,在英國或美國如何樹立起亞伯型民主主義之問題。在英國,由於查理一世強化專制主義與國教,許多清教徒為了追求信仰的自由,移動到歐洲內其它國家或者新大陸。早先在蘇格蘭受到宗教壓迫的部份清教徒,決議了國民盟約反抗國王(1640)。其後,在英格蘭,議會核心的清教徒即以克倫威爾(Cromwell15991658)為中心,發動清教徒革命(1642)。不但如此,隨著詹姆士二加強專制與強化國教,荷蘭總督之女婿奧蘭治公威廉William III 16501702)為了信仰自由與民主擁護,於1688年率軍登陸英國,沒有發生流血即登上王位。威廉登基,立刻承認議會所提出的「權利法案」,認定議會之獨立的權力。藉由此,「權利法案」則成為英國憲法之基礎,此次革命因無流血即成功,所以稱為「光榮革命」。如此,此次英國革命,由外的層面來看,其原因在於巿民階級企圖從貴族、僧侶等大地主階級獲得政治的自由與解放,但更重要的原因,則在於經過此革命追求內的信仰之自由與解放。

在英國專制主義王制之下,受到彈壓的清教徒們,為了獲得信仰自由,遠赴美國新大陸,於1776年建立獨立國家,樹立了美國的民主主義。如此,在英、美樹立的民主主義,是以亞伯型人生觀為中心,為了追求信仰的自由,由企圖想改革絕對主義社會之革命所樹立的,因此,稱之為亞伯型民主主義。如此,亞伯型民主主義最後即形成今日的民主主義世界。

(二)三權分立之原理的意義

三權分立思想是為了分散在絕對主義政治體制內,集中於特定個人或機關的國家權力,由啟蒙思想派之重鎮孟德斯鳩(Montesquieu 16891755)所提倡的,在法國革命時,通過「人權宣言」獲得實現。這三權分立原是天方所要成就之理想社會的構造,然而,如同復歸攝理之全路程所顯示的,撒但方又搶先以非原理的原理型成就了它。那麼,我們在此考察理想世界之構造為何的問題。

如同在創造原理所說明的,被造世界是以一個完成人的構造為標本創造的。不僅如此,由完成人所實現的理想社會,亦應相似於一個完成人的構造與機能。如同人體的一切器官是依頭腦的命令活動,理想世界的一切機關亦應只奉神的命令經營。而來自頭腦的一切命令,將經過以脊髓為中心的末梢神經,傳達到四肢五體;同樣地,從神而來的命令,將通過相當於脊髓的基督,以及以基督為中心的相當於末梢神經的聖徒們,毫無遺漏地傳到整個社會全體。並且,人體內,以脊髓為中心的末梢神經,是相當於一個國家之政黨,因此,在理想社會內,相當於政黨的任務,將由基督為中心的聖徒們來完成。

肺臟、心臟與胃腸是奉頭腦通過末梢神經所傳達的命令,互相不衝突地維持圓滿的授受作用,同樣地,相當於這三內臟器官的理想社會之立法、司法、行政機關,亦須奉經過相當於政黨之基督為中心的信徒們傳達的神命令,互相結合原理的授受關係。如同人的四肢奉頭腦的命令,為了人生之生活目的活動;同樣地,相當於四肢的經濟機構亦須奉神的命令,朝向達成理想社會目的實踐的方向活動。而在人體中,肝臟是為全身貯藏營養,同樣地,在理想社會,為了全體目的之達成,亦須常作必要的儲蓄。

由於人的四肢五體與頭腦保持著縱的關係,因此,在肢體之間,亦自動結合橫的關係,造成不可分的有機體;同樣地,在理想世界中,亦由於社會所有的人與神連結縱的關係而互相結合橫的關係,因此,可造成共享喜怒哀樂的一個有機體。所以,在這社會裡,傷害別人的結果,即等於傷害了自己,因而犯不了罪。

我們再來考察復歸攝理是以何種形式復歸社會構造的問題。考察西歐的歷史發展過程,曾經出現由國王一人擔當全部立法、司法、行政三權與政黨機能之時代。但是經過變遷轉變為國王掌握三權,教皇為中心的教會擔任如同政黨之使命的時代,此時代的政治制度,再經法國革命分立為立法、司法,行政等三權,政黨持有明確的政治使命,樹立民主主義立憲政治體制,具備了理想社會制度之形態。

經過如此長久歷史期間,政治體制一直變遷的原因,是因為墮落社會將按照復歸攝理,被復歸成為相似於一個完成人之構造與機能的理想社會。這樣,今日的民主主義政體被分立為三權,又有政黨的組織,終於來到相似人類一人構造的地步,但這終究還是如同未復歸之墮落人一般,尚未能發揮創造本然之機能。即由於政黨不知道神的旨意,因此,可以說如同無法傳達頭腦命令的脊髓和以其為中心的末梢神經一樣。也就是說憲法尚非由神的聖言構成,因此,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機關即如同神經系統斷掉而無法感應頭腦之命令的三內臟器官一般,必然會喪失彼此之間的和諧與秩序,時常對立衝突。

所以,再臨理想之目的,即在於耶穌降臨後,把現在的相似墮落人一人構造之政治體制,連結到完全的中樞神經,使它完全發揮以神旨意為中心的本然機能。

(三)產業革命的意義

神的創造理想不單是造成無罪之社會即算完成。人必須按照神所賜的主管萬物之祝福聖言28探求隱藏在被造世界裡的原理,發展科學,造成幸福的社會環境,如同已在前編所論述的,對於克服墮落人靈肉兩面無知的使命,各由宗教與科學來擔當以復歸理想社會。因此,歷史終末期必定會出現可完全除去靈的無知之聖言,同時,科學亦將發達到完全除去肉的無知,建設一個可完成理想社會之前階段的科學社會。由神如此的攝理來看,我們即可明白,英國的產業革命是由為了復歸理想社會之生活環境的攝理所興起的。

理想社會的經濟機構,必與完成的人體構造一樣,因此,如同前述,生產、分配與消費,也必須像人體的胃腸、心臟與肺臟一樣,保持有機的授受關係。因此,不可有因生產過剩所引起的破壞性販賣競爭,或者因偏袒分配導致損害全體生活目的之蓄積或消費。所以,必須作必要且充分的生產,公平而無過與不足的分配,以及為全體目的之合理的消費。

然而,產業革命所導致的大量生產,促使英國急速開拓廣大的殖民地,作為商品巿場與原料供應地。而且,產業革命不僅是理想社會之外的復歸,同時也為福音傳播造成了廣大的版圖,以實行內的復歸攝理使命。

(四)列國的強化與殖民地的分割

文藝復興以後,分為該隱、亞伯兩型成熟的人生觀,各引發了兩型的政治革命,樹立起兩型的民主主義。這兩型民主主義皆受到英國產業革命的影響而急速強化,形成民主與共產的兩系列世界。

即是,繼產業革命後,隨著科學的發達與工業的勃興,導致生產過剩的經濟社會。並且,為了過剩生產品的販賣與工業原料的獲得,需要開拓新領域。因而世界列強在持續的殖民地爭奪戰中,急速地被強化。這樣,該隱、亞伯兩型人生觀的潮流,以及發達的科學所帶來的經濟發展,即把世界政治分立為民主與共產的兩個世界。

(五)隨伴文藝復興的宗教、政治與產業革命

該隱型希臘思想之反中的復古運動,產生了人本主義(Humanism),引起了文藝復興(Renaissance)。以此再朝撒但方發展,而引起可稱為第二次文藝復興思潮的啟蒙思想。啟蒙思想更往撒但方成熟,而產生了可稱為第三次文藝復興思潮的唯物史觀,使共產主義思想成熟。

如此,隨著撒但方搶先實行天的攝理在宗教、政治、產業各方面亦繼續產生了三次革命。即是,繼第一次文藝復興,引發了路德為中心的第一次宗教改革。繼第二次文藝復興,在宗教界有衛斯理、福克斯、斯維東堡等為中心之新的靈的運動,在激烈迫害之下勃興,這是第三次宗教改革運動。所以,繼第三次文藝復興,將引發第三次宗教改革運動,從歷史的發展過程而言,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實。事實上,今日基督教的現實,正迫切要求著改革。

又在政治面,亦可看到階段的變革運動。即受到第一次文藝復興與第一次宗教改革的影響,中封建社會隨即崩潰。而受到第二次文藝復興與第二次宗教改革的影響,專制君主社會也隨之崩潰。並經由第三次文藝復興的政治革命,成立了共產主義社會,今後,將會經由第三次宗教改革,天方的民主世界將以理念使撒但方共產世界屈服,這兩世界必會以神為中心,被統一為一個地上天國。

另一面,我們亦可知道,隨著宗教與政治的變革,經濟改革也經過階段過程而發展的事實。即藉著蒸汽工業的發達,在美國興起了第一次產業革命,接著,在各國興起藉由電氣與汽油而發展的第二次產業革命。今後,將藉由原子能而產生第三次產業革命,把理想世界之幸福的社會環境世界性地建設起來。在彌賽亞再臨準備時代裡,隨著三次文藝復興而產生的宗教、政治與產業領域中的三次革命,是按照階段發展法則,實現理想社會所必須經過的過程。

第四節 世界大戰

(一)由蕩減復歸攝理看世界大戰的原因

戰爭通常都是由於政治、經濟、思想等原因而爆發。但是,我們必須知道,這只不過是外的原因,除此之外,必有內的原因;就如同人的行動,必有內外兩面原因一樣。人的行動當然是由想要應付面對現實之外的自由意志所決定。但是,亦由想要指向復歸攝理目的,並順應於神旨意之內的自由意志所決定。因此,不能只憑外的原因來判斷人行為之善惡,因為由人的自由意志所引起的行動與行動之間的世界性之衝突,即是世界大戰,所以,我們必須要知道,這裡必定也有內外兩面的原因。因此,只從政治、經濟、思想等外的原因來看世界大戰,即無法把握其攝理的意義。

那麼,從蕩減復歸攝理來看,世界大戰之內的原因為何呢?第一,因撒但不願其主權被奪而作最後發惡,將引起世界大戰。如同上述,因人類始祖的墮落,撒但即把原本神所要建立的原理世界,搶先建立成為原理型非原理世界;神即跟隨其後,搶奪撒但主管下的非原理世界,擴大善的版圖,以施行逐漸復歸原理世界的攝理因此,在復歸攝理路程裡,真的來到之前,時常有假的先來到。基督來臨之前,必有假基督來到,這話可謂其代表例。

再臨主出現時,以撒但為中心的惡主權歷史將會結束,變成以神為中心的善主權歷史,因此,這時撒但將最後發惡在以摩西為中心的民族性迦南復歸路程裡,撒但曾使法老對出埃及的以色列選民作最後的發惡,而天方即用三大奇蹟打擊他而從埃及出發。因而,在歷史終末期,當天方將出發世界性迦南復歸路程時,撒但亦會對此作最後發惡,而天方將經過三次擊打它,此事即以三次世界大戰顯現。

第二,因撒但搶先非原理地造成了神三大祝福完成型的世界,為了樹立復歸它的世界性蕩減條件,將引起世界大戰。神創造人之後,賜給人個性完成、繁殖子女並主管被造世界等三大祝福28。因此,人必須成就這祝福而實現地上天國。神創造人並給予如此祝福,所以,不會因為人類墮落就毀棄此祝福。因此,墮落人以撒但為中心,搶先造成這祝福型的非原理世界時,神亦不得不容許這事。因此,在人類歷史終末時,將造成撒但為中心的個性完成、撒但為中心的子女繁殖、撒但為中心的被造世界主管等三大祝福完成型非原理世界。所以,為了樹立復歸神三大祝福的蕩減條件,即不得不引發三次世界大戰,經過蘇生、長成、完成的三階段來擊打撒但為中心的三大祝福完成型非原理世界。

第三,為了世界性越過耶穌的三大試煉,將引起世界大戰。耶穌的路程即是信徒必須行走的路程,因此,信徒們必須以個人的、家庭的、國家的、世界的越過耶穌在曠野所遭受的三大試煉。因此,全人類經過三次世界性地越過耶穌三大試煉的,就是三次的世界大戰。

第四,為了樹立主權復歸之世界性蕩減條件,將引起世界大戰。假若人類不墮落,經過成長期間的三階段而完成,那麼,應已成就神主權的世界了。因此,必須把這墮落世界分立為該隱、亞伯兩型世界後,亞伯型的天方世界擊打該隱型撒但方世界,世界性地蕩減復歸該隱殺死亞伯的條件,貫徹樹立神主權的最後戰爭,但此事亦須經過階段,因而將引起三次世界大戰。所以,世界大戰是把縱的復歸路程裡,為了主權復歸發生過的所有戰爭之目的,須以橫的蕩減復歸之最終的戰爭。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

1)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攝理性概要

該隱、亞伯兩型人生觀所引起的該隱、亞伯兩型民主主義革命,終於摧毀了專制君主政體。繼而勃興的產業革命,即把封建主義帶到資本主義社會,進而迎接了帝國主義社會。所以,從政治面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藉由亞伯型民主主義指向復歸攝理目的之民主主義政體,與藉由該隱型民主主義反對復歸攝理目的之全體主義政體之間的戰爭。另外,由經濟面來看,是天方帝國主義與撒但方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因此,此大戰從另一面看,也是歐美諸國中,先進資本主義國家與後進資本主義國家,為爭取殖民地所展開的戰爭。

又從思想面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即是當時迫害基督教的回教國家土耳其,以及支持它的德國與奧國等該隱型國家群,與多半信奉基督教的美、英、法等亞伯型國家群之間所展開的戰爭。總結而論,第一次大戰是必須實現亞伯型人生觀目的之民主主義,為了造成蘇生的勝利基礎之戰爭。

2)天方與撒但方的區別如何決定?

天(神)方與撒但方的區別是以復歸攝理的方向為基準來決定的。當採取與神的復歸攝理一致的方向,或間接協助此方向的立場時,稱為天方;而採取相對立場時,即稱為撒但方所以,是天方或是撒但方,並不一定與我們常識或者良心所下的判斷相一致。摩西殺死埃及人的事實,對於不知神攝理的人來說,都會認為是惡。但是,從復歸攝理立場來看,那是善。不僅如此,以色列民族毫無理由地侵入南地,消滅眾多外人的事實,倘若從不知神攝理立場的來看,即不得不認為是惡。但是,從復歸攝理看此事,即是善。那是因為在南民族中,儘管可能有比以色列民族更有良心的人,但是,當時的他們一律為撒但方,而以色列一律為天方之故。

再進一步,從宗教面來舉出此例。因所有宗教之目的皆為善,因此皆為天方。但是,由使命面來看,當某一宗教妨害更接近天方的宗教時,這宗教即屬於撒但方。而各宗教各有其時代的使命,因此,如果某一宗教的使命期過去後,仍站在妨害為了擔任下一時代新使命而出現之宗教的立場時,其宗教即為撒但方。比方說,耶穌出現以前,猶太教或者其民族都是屬於天方。但是,當他們迫害持有達成猶太教目的之新使命而來到的耶穌時,無論他們過去如何信奉神,從他們開始迫害耶穌的那天起,即不得不成為撒但方

近世以後,亞伯型人生觀系統皆為天方,而該隱型人生觀皆為撒但方。在此意味上,由於唯物論者是該隱型人生觀的結實,因此,由人的立場來看,儘管他們是何等有良心並為別人獻身,但他們仍是撒但方。因此,共產世界即成為撒但方世界。相反的,容許自由信仰的民主世界是藉著亞伯型人生觀存立的世界,因而是天方。

如同在前編已論到,基督教因持有達成所有宗教目的之最後使命而被立為中心宗教,所以,從復歸攝理的立場來看,無論是誰,凡是妨害指向攝理目的之基督教者,皆成為撒但方。因此,凡是迫害基督教,直接或間接妨害其發展的國家,即皆為撒但方。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英、法、俄等協約國這一方的主要國家,不但是基督教國家,並且是想要解放在回教國土耳其境內受迫害的基督教徒之國家,因而皆為天方。德國、奧國等同盟國那一邊的主要國家,皆支持迫害基督教的回教國家土耳其,因而這些國家皆與土耳其一起成為撒但方

3)由復歸攝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由復歸攝理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內的原因,第一,是要世界性的樹立復歸神三大祝福之蘇生期的蕩減條件如同已說明的,撒但因搶先造成了類似於神原本想以亞當為中心來成就的世界,所以,到歷史終末時,必會出現以撒但方亞當型人物為中心之三大祝福蘇生級完成型非原理世界。因此,天方即必須擊打這世界,世界性的樹立為了復歸以神為中心完成其祝福的原理世界所需之蘇生的蕩減條件。為此目的,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所以,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皇帝,即以撒但方亞當之蘇生級個性完成型人物,提倡大日耳曼主義,造成子女繁殖的模型,並樹立世界制霸的政策,完成萬物主管的模型,造成了撒但為中心的三大祝福蘇生級完成型非原理世界。因此,天方為了擊打這樣的撒但方而得勝,並世界性的樹立復歸以神為中心完成三大祝福的世界之蘇生的蕩減條件,即非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可。

第二,為使天方的地上人,世界性的越過撒但對耶穌的第一次試煉,必會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耶穌所受之試煉為中心來看,天方必須在第一次大戰獲得勝利,以樹立世界性地復歸神第一祝福的蕩減條件。其理由就如同耶穌在曠野第一次試煉獲得勝利後,搶回以石頭所表示的耶穌本身而造成復歸的基台一般,天方也必須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消滅撒但方世界與其中心,而相反地建立天方世界,迎接其中心再臨主的誕生,造成個性復歸所需的基台。

第三,為了造成主權復歸之蘇生的基台,必有第一次世界大戰。我們已在後編第四章第七節(二)(6)討論過,為了打破專制主義社會並復歸神主權而出現的最後政體,即是民主主義政體,如事實結果所顯示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天方勝利後,即擴大政治版圖將世界基督教化。進而造成天方之廣大範圍的政治與經濟基台,確立民主主義蘇生的基台,同時造成天方主權復歸之蘇生的基台。

4)由復歸攝理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

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天方的勝利,得以樹立世界性復歸神三大祝福之蘇生的蕩減條件。如果由世界性越過撒但對耶穌之試煉的立場來看,即樹立了能夠世界性的復歸神第一祝福之蕩減條件,因此,民主主義即獲得了蘇生的勝利,而造成了復歸天方主權之蘇生的基台。隨著撒但方世界與當作這世界之王而君臨的德國皇帝之戰敗,相對地,天方世界之蘇生的勝利基台即被樹立,而當作天方世界之王來臨的再臨主之誕生基台也被造成了。繼而又開始造成以撒但方象徵型再臨主史達林為中心的共產世界。這是因為再臨主將帶著共生共榮主義之地上天國理想降臨,撒但方為了搶先達成天方攝理,企圖以撒但方臨主型人物為中心來造成地上天國型世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天方的勝利,造成了彌賽亞再臨的基台,由那時起,再臨攝理的蘇生期即開始。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

1)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攝理性概要

如同已在中之後的歷史所看到的,民主主義的根本精神,是在於實現亞伯型人生觀之目的。因此,民主主義根據人本性之內外兩面性向,必然會追求創造理想的世界。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第一次大戰後站在蘇生的勝利基台上的民主主義,與阻擋指向人本性之道路的全體主義互相交戰,以造成長成的勝利之基礎的戰爭。

2)何謂全體主義?

190年代,當世界性經濟恐慌襲而來時,特別難以克服此逆境而處於孤立環境的德、日、義等國家,即企圖在全體主義內尋求打開此難局之路。那麼,何謂全體主義呢?全體主義就是否定近代國家民主主義政治思想之基本,即尊重人的個性與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自由,以及對國家之基本的人權與議會制度等,並且,只將民族國家「全體」視為根本的實存,主張個人或團體是只為民族國家全體的存立與發展而存在的政治理念,所以,在此制度下,所謂「自由」的定義,並非是個人能夠主張或享受之權利,乃是必須獻給全體的一種義務與犧牲。全體主義的指導原理,即不把所有權勢置於多數人,而只置於某一支配者,並以支配者的意志為國家民族的理念。舉出根據此指導理念之全體主義政治體制的實例,即有義大利的墨索里尼、德國的希特勒、日本的軍閥等獨裁政體。

3)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天方國家與撒但方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民主主義結合的美、英、法等天方國家,與以全體主義結合的德、日、義等撒但方國家之間的戰爭。那麼,為什麼前者為天方而後者為撒但方呢?因為前者是以亞伯型人生觀為中心,將立於復歸攝理之最後階段政治理念的民主主義作為根本理念的國家,所以是屬天方。後者的政治理念是以該隱型人生觀為中心,是反民主主義的全體主義國家,所以是屬撒但方。而前者又是支持基督教的國家,後者為站在反基督教立場的國家,因而各區別為天方與撒但方。

我們更詳細地察看其內容。當時,軸心國之中心德國,剝奪了人的基本自由,其思想統制甚至波及到宗教方面。希特勒與羅馬教皇訂定外的協約,導入嚴厲的日耳曼原始宗教思想,創設民族性宗教,並企圖在全國主教之下,統轄所有新教,結果,不只是新教,連舊教也參加了強力的反對運動。不僅如此,有六百萬猶太人被希特勒殺了。而大戰當時的日本軍閥,強制韓國的各教會設置神道的神棚,並強迫基督教徒去參拜日本神社,不參加的信徒,即逮捕入獄或加以殺害。義大利與站在撒但方的德國合一,成為軸心國家,墨索里尼為了要統合思想,故意訂舊教為國教而逆行神復歸攝理之路。由此等理由為根據,當時的德、日、義都一起被歸為撒但方國家。

4)天方與撒但方各以三大國對立的理由

在次項將有詳細討論。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為了要世界性的尋找樹立原本要以耶穌為中心完成,卻未能完成的神三大祝福復歸之長成的蕩減條件所引起的。但是,神的三大祝福未能完成,是因為亞當、夏娃、天使長陷於墮落的緣故。所以,復歸三大祝福時,亦必須具有能夠蕩減其條件之三個相關連的存在。因此,當作末後亞當來臨的耶穌、持有夏娃神性的聖靈前編第七章第四節))與天使等三存在,合為一體後,方能完成靈的拯救攝理,以靈的復歸神的三大祝福。因此,為了世界性地樹立耶穌為中心三大祝福復歸之長成的蕩減條件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亦必須以象徵亞當、夏娃、天使長的天方國家為中心,與具備同一型之撒但方國家交戰而獲勝,以樹立其蕩減復歸的條件。所以,知道此事的撒但,即搶先在神攝理之前,聯合撒但方亞當、夏娃、天使長型國家,向天方的此型國家發動攻勢。

美國是以男性國家象徵天方的亞當,英國是以女性國家象徵天方的夏娃,法國是以中間型的國家象徵天方的天使長;德國是以男性國家象徵撒但方的亞當,日本是以女性國家象徵撒但方的夏娃,義大利是以中間型的國家象徵撒但方的天使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英、法、德、奧、土等國也各被編成為此類型之蘇生的象徵型天方與撒但但方國家群。

那麼,為何在第二次大戰時,撒但方國家的蘇俄會加入天方呢?當教皇為中心的西歐中社會,站在無法達成復歸攝理目的之立場時,神即必須將它分立為該隱與亞伯兩型人生觀的世界,以施行造成共產與民主兩個世界的攝理。但是封建社會、專制君主社會及帝國主義社會等,不僅妨害了成就此攝理的天方之路,同時,亦阻擋了撒但方所要行走的根本道路。因此,天方與撒但就變成要共同打破那些社會。歸攝理是隨著時代的潮流而發展的,因此,為了搶先達成神的復歸攝理之非原理世界,亦不得不隨著時代潮流指向撒但目的而發展。所以,從撒但世界來說,舊形態社會亦成為造成進步的社會之障礙,因此,必須發動清算它的戰爭。

由此歷史的趨勢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全體主義,不僅成為天方的障礙,就撒但所要行走的路程而言,亦成為障礙。然而,神在蕩減復歸攝理上,不得不暫時容許撒但方造成共產主義世界之事,而使蘇俄與天方國家協力打破全體主義國家,以使共產世界迅速地具有相當的結實。然而,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了,民主與共產兩個世界即明顯分離了。

5)由復歸攝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由復歸攝理看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內的原因,第一,為了世界性的樹立神三大祝福復歸之長成的蕩減條件因亞當的墮落,神即第二次差遣末後的亞當耶穌,要以他為中心來復歸神三大祝福完成的世界。但是,因猶太人們的不信,耶穌即逝世於十字架上,而此事只達到了靈的成就。然而,撒但搶先造成耶穌所要成就之類似型的世界,因此,歷史終末時,必出現以撒但方耶穌型人物為中心的三大祝福長成級完成型非原理世界。所以,必須擊打這世界,以世界性的樹立要復歸神為中心完成其祝福之原理世界所需的長成的蕩減條件。為達到此目的,即發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撒但方耶穌型人物即是希特勒。所以,希特勒的思想、獨身生活、悲慘的死亡,以及去向不明的屍體等,在各方面除了與旨意方向相反之差別外,在其它方面,有許多類似於耶穌之處。因而,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希特勒,即當作撒但方亞當的長成級個性完成型人物,以強化大日耳曼主義,成就了子女繁殖之模型,樹立世界制霸的政策,實現萬物主管的模型,造成了以撒但為中心的三大祝福之長成級完成型非原理世界。因此,天方必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獲勝,以世界性地樹立要復歸三大祝福完成之世界的長成的蕩減條件

第二,為使天方的地上人,世界性地越過撒但對耶穌的第二試煉,而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所以,從耶穌所受的試煉為中心來看,天方即必須在第二次大戰獲勝,以樹立能夠世界性地復歸神的第二祝福之蕩減條件。就如同耶穌在曠野第二試煉獲勝,造成了子女復歸的基台一般,天方世界亦必須在第二次大戰獲勝,以造成民主主義之長成的基台,由天方人們來造成天方世界的基台。

第三,為造成主權復歸之長成的基台而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因天方的勝利,民主主義世界即持有蘇生的基礎。與此相呼應,一直朝向造成該隱型世界的撒但方,亦於第一次大戰結束後,馬上克服帝國主義而造成了共產主義世界的蘇生的基礎。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如同以結果顯出的事實一般,必須完全分離民主與共產的兩個世界,並使雙方造成各自的長成期基礎。隨著民主主義世界造成其長成的基礎,天方的主權復歸亦將造成其長成的基台。

6)由復歸攝理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天方的勝利結束,因而得以樹立世界性復歸神三大祝福之長成的蕩減條件。並且,由世界性地越過撒但對耶穌之試煉的立場來看,即樹立了能夠世界性地復歸神第二祝福的蕩減條件。同時,亦造成了民主主義世界之長成的基礎,建立主權復歸之長成的基台。

又由蕩減復歸原理來看,撒但方耶穌型人物與其國家滅亡,撒但方臨主型人物史達林為中心的共產世界的基礎出現,這是提示以復活的耶穌為中心建設靈的王國之時代已過去,而已來到以再臨的耶穌為中心,建設新天新地(啟2117)的時代。

這樣,第二次世界大戰終了後,即進入再臨攝理的長成期,神靈在世界各處動工,有許多信徒受到關於耶穌再臨的啟示。隨後,所有既成宗教變得更混亂、分裂、世俗化,以致喪失了宗教的生命。這是神為了藉著最後的新真理,把所有宗教統合為一的最終攝理,所引起的一種終末現象

(四)第三次世界大戰

1)第三次世界大戰將必然發生嗎?

原本神創造人類始祖,並賜給主管世界的祝福28,因此,神即不得不容許撒但以墮落人為中心,搶先造成完成這祝福的非原理世界。相反地,神即按照復歸攝理,跟隨其後施行把它搶回到天方的攝理,這是我們所明白的事實。因此,在人類歷史終末,撒但方和天方都將到達主管世界的地步,因而將有民主與共產兩個世界的對立。並且,為使這兩世界作最後的分立與統合,將引起世界大戰。第一次、第二次大戰是為了將世界分立為民主與共產兩個世界而發生的戰爭,其次,必有將分立之兩個世界統一起來的戰爭,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因此,第三次世界大戰必定會發生,但其戰爭有兩條路。

第一,是以武器使撒但方屈服而統一的路。但是,被統一之後所造就的理想世界,必須是全人類共同喜樂的世界,因此,只以武器使敵人外的屈服,是無法實現此世界的,所以,必須再使他們內的屈服,以獲得衷心的喜樂。為此目的,必須要有能夠滿足人本性之求之完全無缺的理念。

此戰爭的第二條路,是不以武器作外的戰爭,而是全面以理念作內的戰爭,直接使撒但世界屈服而統一之路。因為人是理性的存在,因此,唯有以理性屈服,以理性合而為一,才能造成完全的一個世界。這兩種戰爭中,要經過哪一途徑來成就一個理想世界,這問題是由人的責任分擔遂行與否來決定。那麼,此途徑所需要的新世界理念要從何處出現呢?

能夠把人類帶領到一個理想世界的理念,絕對不會是出於該隱型人生觀所樹立的共產主義世界。因為該隱型人生觀阻擋了人本性內的性向之發展。所以,這理念必定會從亞伯型人生觀所立的民主主義世界出現。但是至今,就我們所知,民主主義世界的任何既存理念,皆無法使共產主義理念屈服,這是已經被歷史證明的事實。因此,這理念必須從民主主義世界登場。為了新理念的出現,必須要有新真理,這新真理即是亞伯型人生觀的根本,因而亦應為民主主義的根本。如同過去隨著時代潮流探求更新真理的歷史發展過程一樣,當這新真理出現時,必將與過去許多被當作真理相信過來的舊理念發生衝突,因此,今日民主主義世界本身將再度被分立為該隱、亞伯兩種立場而互相鬥爭。但是,這新真理必將在民主主義世界獲得勝利的基礎,並進而使共產主義理念屈服,而成就一個基於一個真理的世界。

由於撒但事先知道神將賜予新真理,並施行將全人類統合於一個理念下的攝理,因此,企圖以自己為中心統合人類而提出之以假亂真的撒但方真理,即是辯證法的唯物論。辯證法的唯物論是企圖樹立理論根據來扼殺靈的存在。唯物論的立場是想證明神不存在,但其結果一導出撒但亦不存在的理論,陷於自繩自縳的自滅絕境。而且,撒但清楚地知道歷史的終末,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將滅亡。由於撒但了解自己不被尊重的一天必然來到,因此,決心犧牲自己而否定神,如此提出的就是辯證法唯物論。除非民主主義世界能夠提出使其理論屈服的真理,否則,天方就無法找出避免撒但理論攻勢之路。這就是天方不得不宣佈新的完成的真理之復歸攝理史的根據。

2)有關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攝理性

第三次世界大戰是自從復歸攝理開始至今,最後的要由民主世界使共產世界屈服而復歸理想世界的戰爭。由復歸攝理的觀點來看,到第一次大戰為止,天方世界世界性地確保了殖民地,並擴大復歸攝理所需的政治與經濟版圖,樹立了民主主義之蘇生的基台。在第二次大戰,則世界性地樹立了民主主義之長成的基台,堅固了民主世界的版圖。因此,在第三次大戰,即必須由新真理樹立完全的亞伯型人生觀,造成民主主義之完成的基台,而在此基台上,把全人類帶領到一個世界。所以,第三次世界大戰是在復歸攝理歷史路程中,延長到三階段,想要樹立天的旨意但被撒但搶走的一切,在歷史終末期時,天方要把它橫的蕩減復歸之最後戰爭。

3)由復歸攝理看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原因

如同上述,第三次世界大戰將以武力終結,或由理念的鬥爭終結,這是根據事奉神攝理的人本身責任分擔遂行如何而決定。不過,無論經過哪一途徑,總是還需要有一次世界性的戰爭,這是確實的事。

那麼,由復歸攝理來看,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何在呢?第一,為世界性地樹立神三大祝福復歸之完成的蕩減條件因猶太人不信的結果,以耶穌為中心復歸攝理,只成就了靈的方面,所以,耶穌即必須再度降臨於地上,靈肉一起復歸完成神三大祝福的世界。所以,撒但又搶先造成與耶穌再臨時所要完成之世界類似型的非原理世界。因而在歷史終末,必定會造成撒但方臨主型人物為中心的三大祝福復歸型之非原理世界。所以,天方即必須擊打撒但為中心的世界,世界性地復歸以神為中心完成三大祝福世界之完成的蕩減條件,為成就此目的,必定會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

撒但方臨主型的人物正是史達林。因此,史達林即以撒但方個性完成型人物對抗民主世界,主農、漁民、勞動者的大同團結,成就子女繁殖的模型,樹立赤化世界的政策,實現萬物主管的模型,造成了三大祝福完成型的共產世界。所以,我們必須知道,共產主義世界是撒但把將來以神為中心的共生共榮共義主義世界,搶先成就的非原理世界。

第二,為了使天方地上人世界性的越過撒但對耶穌的第三試煉,第三次大戰必將來到,以耶穌所受的試煉為中心來看,天方必須在這第三次大戰獲勝,以樹立世界性地復歸神第三祝福之蕩減條件。就如同耶穌在曠野第三次試煉獲勝,而造成對萬物主管性復歸的基台一樣,必須由天方第三次大戰的勝利,復歸人對被造世界全體的主管性。

第三,為了造成主權復歸之完成基台,必引起第三次大戰。那是因為天方必須在第三次大戰得勝,使共產主義世界崩潰,搶回一切主權於神面前,實現天主義的理想世界。

4)由復歸攝理看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結果

神為了完成復歸攝理,曾在亞當家庭中,樹立了該隱與亞伯。但是,由於該隱殺死亞伯,人類罪惡歷史即開始,因此,為了蕩減復歸所作的善惡分立攝理,亦由個人開始,經過家庭、種族、社會、民族、國家到世界的,漸次擴大其範圍。神要藉著歸攝理最後攝理的三次大戰之勝利,蕩減復歸被重覆延長到三階段的全體復歸路程。最初,人類始祖被撒但迷惑人的話引誘,喪失了對神的心情。人即由內的靈墮落與外的肉墮落繼承撒但的血統。所以,歸攝理是藉著墮落人經由神生命的聖言復歸對神的心情而領受靈肉一起的拯救,並再度繼承神的血統來完成。參照後編第二章第三節2

天方經過三次世界大戰勝利後,將完全蕩減復歸攝理的一切基台,而將實現經過人墮落後,在悠久歷史期間所要完成的創造本然理想世界。